历来治艺作文,须在游历中求进境。正是好友郭葆生的这句话,让犹豫不决的齐白石踏上游历之路,“五出五归”为后来名噪京华成为一代大家打下了基础。多年以后,艺术青年新秀刘云同样从洞庭湖畔出发南下,在佛山有了短暂的三年停留。
在刘云现在看来,当时考虑未必周全,面对未知仍有些彷徨。但是,这段匆忙结束的出游,给予了他后来在艺术和人生诸多启示,为成为后来的湖南美术推手以及成就现在的艺术面貌打下了铺垫。
25年后,刘云带着“风清云迹”再次登陆佛山,内心无比清晰。
在“风清云迹”现场,艺术家刘云和他的新雕塑作品
出湖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刘云即以充满静穆诗意的油画创作被誉为“湖畔诗人”,他在油画创作中将新潮美术的创新意识与本土经验相结合,成为湖南青年美术的领军人物之一。同时,在岳阳市群众艺术馆工作的他,因工作出色,年纪轻轻便已是岳阳市美协主席。
但他心里一直有一个专职画家梦。正值佛山画院在全国范围内引进年轻画家,1993年,在90时代南下热潮的裹挟下,刘云经人引荐南下,成为了佛山画院里一位专职青年画家。
在船舱寻找东西的小女孩 布面油画 96cm×120cm 1994年
花了半年时间熟悉和融合,安顿下来的刘云于1994年画下了他在佛山的第一幅作品——《在船舱寻找东西的小女孩》:一条在珠江流域很常见的小木船上,一个埋头寻找东西的小女孩露出了她的后脑勺。与他早期油画创作中朦胧而梦幻的主人公相比,这件作品中的人物显然要更加写实和具象。
随后,刘云开始尝试以珠江三角洲为题材的创作。骑着佛山画院人手一辆的摩托车,刘云在考察、采风的路途中几乎走遍了整个珠江三角洲。作为改革开放的前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正在迅速崛起。阳光灿烂,路上往来的行人皆是步履匆忙,神色匆匆。刘云的新系列《行走的人》由此诞生。
行走的人之三 布面油画 62cm×80cm 1993年
行走的人之六 布面油画 100cm×82cm 1993年
在佛山的日子,少了很多人情往来,刘云沉浸在艺术的世界中。同时,在最先试水艺术作品进入市场的广州,刘云因佛山画院参加广州艺术博览会获得了艺博会的首次参展体验。在佛山画院展位的隔壁,刘云从《美术杂志》花2000块钱买下了一张黄胄作品。
入湘
尽管条件优越,但刘云很快就感觉到了不适应,生活习惯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来自创作的困惑。
“作为一个艺术家,一旦离开了熟悉的创作环境转而去表现一个陌生环境时,会很茫然。我感觉自己找不到视觉的触及点,就像植物离开了它所生活的土壤,即使它在原来环境中再名贵也有可能发生变异。就像鱼儿不能离开水,从事艺术创作如果不能从关注的点出发,是非常痛苦的。”
碧波云山散林簇之一 纸本设色 120cm×118cm 2017年
1996年,刘云回到湖南,进入湖南省画院,由此开启了他在湖南省美协和湖南省画院助推湖南美术发展的25年。刘云感到了久违的舒服,包括空气的湿度:“我生活在我所表现和我愿意去表现的环境里,闭眼感受、睁眼所见都是。”
回头再看佛山之旅,刘云充满了感激。这段没有准备好的出走,让他第一次拥有了专职画院画家的身份,在艺术创作上开拓了眼界;同时,这段在画院的工作经历,为他以后湖南省画院长达18年的主持工作经历做好了铺垫。最重要的是,刘云发现了艺术真正的驱动力:“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可以接受来自人为的很多条件和压力,唯独艺术不可以。它应该是艺术家发自内心的一种感悟,由此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乐此不疲,有东西拽着我往前跑,停不下来。”
唯一让刘云感到遗憾的是,《行走的人》系列原本有更长久的创作计划,随着他的返乡画上了句号。
守静
如批评家杨卫所说,这次出走让刘云了解到自己的情感需要,对自我和乡愁都有了深刻认识和体会,便全身心投入到绘画创作之中,并在2003年从油画转向了水墨创作。眷恋和礼赞湖湘故土,成为刘云作品延续至今的母题,重新找回了“静穆之美”。这一特性的提出,最早源自刘云与周思聪的一次相遇。
月魂 布面油画 150cm×150cm 1986年
1986年,“湖南青年画家集群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时,前来观展的周思聪在刘云的作品前站住,跟他说:“你画面中的静穆之美,是我多年来想要追求的。”如遇知音,刘云发出了真诚地邀请:“周老师,您找个机会来岳阳,我们把船开到芦苇荡里去,那种宁静之美绝对会油然而生。”
灵山秀水之二 纸本设色 100cm×350cm 2015年
在刘云的印象中,对自己“静”的评价有三个人,周思聪先生是第二个,第一人是他的母亲:“上学时期,假期家里总会有很多小孩。每到饭后的休息时间,妈妈就会拿些零钱打发小孩出去玩,我就会一个人去阁楼。有亲戚就问,为什么不让刘云一起去?母亲就说,我们家刘云是一个内心很安静的人。”
多年之后,在一次写生途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与同行的湖南省画院副院长黄礼攸谈起刘云其人其艺,发出了一声感慨:“刘云的内心是很安静的。”在中央美术学院范迪安看来,刘云运用见形见墨见笔见色的综合性语言,让人感受到新颖的山水景象和清朗的自然气息,这是他朴实的艺术性情和纯正的精神境界酿化的成果。这种新境以信守、静谧的心态容纳万物,在冷静的秩序感中寻求山水的变幻灵光,于凝神之际释躁心,迎静气,在当下生活的鲜活感受中表达出诗意化的理想。
春水烟欲收之三 纸本设色 120cm×121cm 2019年
刘云把这份独具个人特色的审美倾向归功于少时经历。因父亲工作原因,刘云在小时候曾有跟随父亲随着大驳船出行经历。目光所及要么是一大片的水,要么就是一大片的芦苇荡,四周人烟稀少,非常安静。原本模糊的少时经历,却在多年以后细节越来越清晰。刘云这才深感,这片芦苇荡和这份宁静对自己艺术的浸润至深,他对内美、深美追求至极。
致远
内美于心,刘云却并不是固步守旧的人。在他主持画院工作期间直至现在,刘云一直强调艺术家一定要走出去: “即使走出去再回来,也会有不同的视野。视野不同,便会有格局不同。”他也是这样做的。
早在2008年,刘云受中国外交部委托为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办楼大使宴会厅创作大型中国画《灵山秀水•梦江南》,同年受邀赴美安装《灵山秀水•梦江南》作品,并赴芝加哥、旧金山、纽约参观访问。
自2014年以来,刘云先后在长沙、深圳、济南、北京、雅加达、台北、厦门等地举办多次个人作品展。这位在洞庭湖畔成长起来的青年画家,已经站在了更高的平台,他作品中的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超越了地域,得到了海内外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其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这点让刘云非常欣慰。因为年轻和当代代表的是未来。
天高秋月之一 纸本设色 121cm×230.5cm 2021年
于是,带着回顾与创新回到佛山的刘云,感恩同时也说出了“内心清晰”这句感言。
“从最开始尝试水墨,我就没有将自己的阵地局限于水墨或者中国画。刚开始从事水墨创作时,就有人说我画的不是中国画。我听了特别开心。因为我需要的是一种方式,需要借助中国笔墨的精神,去表达属于新时代的人们的精神家园。”
晚秋树弄影之三 176.5cm×83cm 纸本水墨 2021年
在开展前夕,雅昌艺术网在继画院30年系列对谈之后再次走进了艺术家刘云的工作室。距离上一次探访不到一个月,工作室之前堆放的作品已经消失,被遮挡的墙壁和墙角有了短暂的露面机会。创作墙上,排列三四件小尺幅作品刚刚有了大概的模样。相信不久以后,这间空空的工作室将会再次被新作填充。
刘云介绍,他个展计划已经排到了2023年。他希望每次展览都有新的作品产生,将自己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创作中。
艺术家刘云
【对谈】
雅昌艺术网:佛山这段经历,对您以后的艺术和工作有何意义?
刘云:我在佛山只有短短三年,当时不觉得会对我以后的人生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现在回过头来,佛山经历是对我的艺术还是人生取向,都有很大帮助。这种影响很难说会具体落实到某一件作品里,而是一种潜移默化。从我的个人经历出发,我深刻体会到,对于专业画家最想要的是什么。我希望能给画院画家们更多的自由空间。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有哪些亮点?
刘云:从展览规模上来说,作品数量与中国美术馆个展不相上下;其次,此次展览作品时间跨度长达34年,包括早期油画作品、水墨近作、雕塑作品和艺术文献等几大板块,是我自己对数十年艺术创作探索和创新的全面呈现;同时,在此次展览的筹备中,我还尝试了影像装置和雕塑作品的创作。虽然影像装置因为时间关系未能完成,但是分别从两件早期油画作品进化而来的两件雕塑会在此次展览中首次亮相。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以单独空间展出了10件早期油画作品,非常少见。是何考虑?
刘云:源于我的境外藏家提出的一个问题。他们在收藏我的作品之后发现,作为中国水墨的新图式,我的创作从一出现就已经基本成熟,体系建立也趋于完善。但是往前推进十几年,却一直没有发现这种图式从何而来。因为我在那个时候还在从事油画创作,我将油画的创作经验和审美延伸到了水墨的创作中。当他们看到了我在80年代创作的油画作品,就纷纷表示,终于找到了源头。
这件事情启发了我。原来做展览不带早期油画,是想追求我作为水墨画家的纯粹性。现在看来,呈现一个艺术家的成长历程更为重要。那批作品对于我来说极其珍贵,是我在那个时代对于洞庭湖最真实的记录。我不再把自己局限为一个中国画画家,我就是一个艺术家。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这么走过来,从油画创作到国画创作,还有将来的雕塑、影像和装置。所以,这次展览里没有任何附加,仅仅突出了一个时间跨度。
雅昌艺术网:在展览现场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从早期油画到近期水墨,您的作品内核一直是以静为美。
刘云:我想说明的是,这并不是我刻意追求的结果。其实,在早期创作时非常年轻,并没有很深的理论支撑。作为一位画家,我凭着自己的感觉和本能创作了这些作品。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出自两个方面。首先是来自于人内心的属性,来自于我的父亲和母亲。很早的时候,我的母亲就知道我是一个内心很安静的人,所以她会在我假期回家时,将家里小孩打发出去玩儿,给我留下独处的时间;其次,就可能跟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在上学之前,我和妹妹跟着父亲母亲工作的大驳船上出行,与视野开阔的长江、洞庭湖朝夕相处,在芦苇荡停靠歇息。父亲的同事们有时还会在芦苇荡里找一些野味做出一顿大餐。现在回忆起来,要么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水,要么一片一望无际的芦苇。那是一个特别安静的世界。当与生俱来的个性遇到了特定的环境和时空,在高度吻合之下,就有了我画面中的静穆之美。
着意江山.赤土 纸本设色 200cm×488cm 2021年
雅昌艺术网:都说乡愁是您的作品底色,您以潇湘山水为主题持续创作多年。其中动力何在?
刘云:我在洞庭湖畔长大,湖湘文化对我的影响已经深刻烙印在我的身上。同时,湖湘文化浪漫、神秘、博大、厚重甚至带着一种诡异,对艺术来讲就是非常重要的养分。如何将这种养分进行当代转换,是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追求的。这也是我的艺术甚至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
我从油画走到水墨后,感受到中国传统水墨的魅力,就再也没法放下来。而说到中国山水画,就会说到潇湘图。从古至今,潇湘图经历了很多演绎和演变,已经不再是一个具体的地貌,而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中国山水的一个符号。我希望从传统里走出来,再去创作一种新的传统。不光是延续传统水墨技法,还想要尝试走一条新的路,让中国水墨再往前迈一步。
青山着意之十 纸本设色 120cm×230cm 2021年
雅昌艺术网:在您看来,中国水墨何以再向前一步?
刘云:中国绘画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尤其是在宋代达到了顶峰,在世界艺术版图中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下,作为中国艺术家所要做的就是,在传承中国绘画精髓的同时,再去创造中华民族另一个艺术高峰。中国绘画的精髓是构建理想中的精神家园。先辈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复制和重现。如何用当代的方式来呈现,以及如何放置在世界艺术平台上,是这个时代中国艺术家都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雅昌艺术网:所以,这个精神家园不只是面向中国,也是面向世界的?
刘云:是的。与一直被中国传统文人视为精神家园的“桃花源”相比,我更倾向于“香格里拉”这种更为当代的表达。它不像世外桃源那么遥远陌生,有着全人类都可以抵达的宁静和永恒,是全人类都可以向往的精神家园。因此,我一直将自己置身于当代,呈现一个让大家看得懂的中国水墨的视觉效果。这也将成为我今后的创作重点。
青山着意之十 纸本设色 120cm×230cm 2021年
雅昌艺术网:如何能让世界看懂中国水墨?
刘云:按照中国画的传统表达方式,树必须要双钩,水必须要一波三折,山石要讲究披麻皴或者斧劈皴。但是,太过强调技术就会忽略中国画的精神表达。为什么年轻人会更喜欢油画和当代?那是因为他们的语境是全世界。中国水墨也要找到这种语境。得益于我以前的油画实践和体验,我觉得作品最关键的是思想表达。在我的作品里,已经不完全是中国画的山水图式。不管方法是来自东方还是西方,只要能让全世界观众看得懂、能接受,就是好的方法。
雅昌艺术网:都说每次个展都是对自己的梳理和阶段性总结。近些年,您一直保持着每年一个个展的频率,对自己有哪些新的认识?
刘云:一个艺术家不办展、不进市场,我觉得这是一个谬论。就像公务员每年都需要叙职,老师们每年都要组织考试,艺术家作为职业的一种,也需要对自己的年度工作做个总结,告诉那些关心你的人,你和去年相比有了哪些不同。即使没有很正式的展览,也需要有一个空间进行展示,让自己有自我审视的过程,看到往前推进的过程。
从明年开始,我依然会保持每年一个展览,但是会对展览方式做一些调整和改变。这次展览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节点和突破点。从这个展览开始,我的所有作品就不再呈现油画、雕塑、中国画的所谓区分,而是就称为“艺术展”。我仍在不断求新求变。这次展览让我体验到绘画之外的艺术形式,以后我可能在装置方面做更多工作。
雅昌艺术网:谢谢!
注:本文视频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